查看原文
其他

“尽快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性别之战”

丽莎·尼尔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2023-11-03


@beccatapert | © unsplash.com


女性的片面性别化以及和女性的归顺被贩卖成是妇女解放思想,然而在性方面拥有自主权的女性形象依旧还是苦涩的幻影,女心理学家桑德拉•康拉德(Sandra Konrad)如是说。


采访:丽莎·尼尔(Lisa Neal)





fluter.de:您认为女性依旧屈从于男性的欲求,相比于主动出击,女性更愿意被动接受,这是什么原因?


桑德拉·康拉德:因为在女性当今的成长环境里,比起她们自己主动做出抉择或是把愿望付诸实践,她们首先想要的还是赢得他人的好感,女性的欲求依旧还是似有还无,这并不奇怪,因为女性与性相关的身心欲求一直以来都备受压抑。而且女性的性自由(指一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不受社会条条框框所制约,可以尽情享受性的愉悦的可能性)直到今天也并不像社会上所扬言地那般显著。因为对于女性来说,与她们的性别相关的一切依旧面临强烈的偏见:一旦哪位女性不遵守社会准则或规范,便有可能被人视为娼妇,或是说她扭捏作态,装得楚楚可怜。所以说,一不小心,女性就可能跌入羞耻的深渊。因此,比起表达自我的诉求,遵循社会准则规范便是更为保险的选择——至少在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是如此



您还说,21世纪的禁忌不是性,而是对性确立上限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几百年的驯化都要求女性低眉顺眼,对性事不感兴趣。这一点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当今的理想女性不仅性感,而且开放,以至于女性眼看就要接受自己内心微妙的驱使,对性自由说“可以”了。在我采访的过程中,常常听很多女性提起她们在性行为以及沟通过程中频频遭遇让自己不舒服的状况,或是事情过后,她们才发觉哪些行为超出了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可在发生的当下,很多女性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或是缺乏勇气斩钉截铁地为与性相关的行为确立上限。



男性的愿望在社会上是否比女性的愿望更有分量?


当然不该如此,但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行为的确符合这一表述。原因还在于:那些自信、更具有挑战性的成功女性往往被看作是缺乏魅力,不够亲切。尤其当她们对男性构成了阻碍时,譬如说她们在职场上占据了传统男性才能企及的职位,那么相比较于她们的男性竞争者,她们会遭到更为严苛的质疑,而且质疑不仅来自男性,还有女性。


强大的女性便是“悍妇”,那些面对不公,勇于反抗的女性便是“歇斯底里”,女性主义者都是些“仇恨男性的人——还不是因为她们自己长得丑,根本没人要”,诸如此类。这些日常化的性别歧视,这些基于女性性别的鄙视已经如此广泛,以至于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凝视女性的目光,在您看来是深受直男角度影响的,那么您认为出自女性角度的对女性凝视是什么样的呢?


这还没产生呢!目前女性更多是透过男性视角的“眼镜”看待世界的,这个视角对女性加以“规范”,还往往暗藏着鄙视。您就翻翻所谓的女性杂志看看,杂志里对女性的身体大加测量,不符合这一理想化标准的女性便会遭遇他人的审视,受到外界的嘲讽,不是有“红颜祸水”或是“丰乳肥臀”那样的字眼嘛。这其中没有什么团结性可言,这一视角中没有什么关爱,而是充斥着鄙视,满满的竞争意识。这就是自古以来的女人们的竞赛:谁是这个国家最美丽的人?


我们期待的也并非是单单出自女性的视角,一个人性化的角度就足够了,一个充满支持与珍视的态度,更多地着眼于人们的共同点而不是不同之处,这就会有助于女性的强大了,也可以尽快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性别之战。


@priscilladupreez | © unsplash.com

为什么女性之间很少结盟呢?
因为身为女性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直到20世纪,女性都被看作是男性的低劣变种。因此表面看来,与男性结盟远比与自己同性结盟更有意义。这一往往出于下意识而与男性权力结成同盟的行为至今依然,例如女性将典型的父权统治思想内化于心;以及相比较于女性,女性更愿意同男性形象形成认同的心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女性会否认两性的不平等现象,将性暴力(既违背以及伤害对方意愿的与性相关的行为)仅仅视为微小的瑕疵,不去谴责行凶者而是受害者。很遗憾的是,在#MeToo运动中也可以看到这类现象。
有些女性不仅没有逐步争取女性的自主权,甚至还偏袒男性的某些性自由,即便这些性自由以侵犯女性的利益作为内核。
然而我们也不应忘记过去百年里发生的女性运动所带来的影响。从女性参政运动,妇女游行到#MeToo运动,一旦女性团结一致地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行动,就可以撼动世界。

#MeToo运动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女性拥有更多自主权?这一探讨是否的确为实际社会带来改观?
是的,因为现在全世界的女性都了解到,性暴力绝非个案,也罪不在女性,这一现象事关机构化的权力分布,权力的滥用,以及传播开来的出格行为,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MeToo运动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警醒,也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不仅是女性之间,还有男性之间——然而,这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虽然这也是意料之中。因而更需要一再重申的是:只有当女性口中的“不行”和她们说出的“可以”同样掷地有声,且她们无需为自己的同意或拒绝有任何羞愧之情,接受任何惩罚时,才算达成了性的自主权。

为什么女性想要大声反抗时,总要面临巨大的心理障碍?
因为遭受非议的往往更多的是受害者而非行凶者。这种针对受害者的指责往往是下意识、甚至是不经大脑的反应:她当时是不是穿得太暴露?不是她自己同意去他家的吗?她当时喝醉了吧!男性受害者(例如遭受抢劫的人)就无需面临这些带有指责性的问题。

您了解到这些以后,是否义愤填膺?还是有些感伤?
两者都有,因为两千年以来,这一领域都鲜有进展。在我为了写书而开始在网上检索的过程中,对暴力发生的范围大为震惊,感叹直到今天,全世界的女性,还有西方的女性的遭遇。73%的女网民都曾经历过网络暴力,曾在网上遭遇过谩骂或是威胁。欧盟里有一半的女性都曾经因为自己的性别遭遇过麻烦,德国有七分之一的女性曾经受到性暴力的困扰。
我们常常探讨男女平权以及性解放(性解放:社会在对性观念的革命性变化,专指解放人们基于性别、性倾向、性关系以及性行为上所受到的所有社会压迫),但是我们忘了,半个世纪前发生的性解放运动也带来了新的约束和规范。时至今日,女性的片面性别化以及和女性的归顺被贩卖成是妇女解放思想的制高点,我觉得,是时候对此展开讨论了。要嘴上说说:“我在性方面是解放的”,却并没有对这份自由真正展开思考——这就远远不够。相关的还包括,面对违背我们愿望的行为,我们要懂得确立上限,或是敢于相信自己,表达自己的愿望。如若不然,所谓的自由不过是一纸空谈。
原标题:《“女性欲求依旧还是似有还无”》作者:桑德拉·康拉德(Sandra Konrad),心理学硕士毕业,在汉堡从事家庭心理治疗。在著作《受到统治的性别》一书中,康拉德论述了女性在社会中还承担着哪些被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角色。 版权:fluter.de翻译:歌德学院(中国)




— 延伸阅读 —

· 教会性丑闻的背后 | 德国宗教现状漫谈
· 发自内心地“厌女”?这种仇视不只来自于男性
· 回忆是我们生命的叙事,是我们生活的真相 | 《关于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